您现在的位置是:时事热点网 > 文化

北大博士落魄逃离北京,一生辛劳没有明星一天赚得多?网友:别老拿博士跟顶流明星比

时事热点网2025-04-05 00:28:00【文化】72人已围观

简介

在科研圈摸爬滚打已久的朋友们,想必大多都听过这样一个笑话:「问:我国有 60 万在读博士意味着什么」「答:180 万个创新点」但笑着笑着,笑容就逐渐从脸上消失了 。扪心自问,自己做的「科研」除了让自己顺利毕业、升学、评职称 …… 以外

在科研圈摸爬滚打已久的朋友们,想必大多都听过这样一个笑话:「问:我国有 60 万在读博士意味着什么」「答:180 万个创新点」但笑着笑着,笑容就逐渐从脸上消失了 。扪心自问,自己做的「科研」除了让自己顺利毕业、升学、评职称 …… 以外,到底还剩下多少价值;这份价值又当真配得上寒窗苦读十数载所消耗的时间、金钱、精力和心血吗?学霸君也不知道。社会价值说到这,学霸君想起最近刷到的一条某乎提问:「国家为什么不能让科学家赚的比明星多」图片来源:知乎说实话,科研人工资低、待遇差又不是刚发生一天两天的事,这类问题咱们想必都是身经百战,见得多啦 ……图片来源:知乎不过,本着「先问是不是,再问为什么」的质疑精神,还是很容易看清楚这种引战话题当中的逻辑漏洞的,正如下面这位网友所言,那就是用错位的方式对比这两个群体,比如拿顶级明星跟刚毕业的博士相提并论。图片来源:知乎既然要拿「科学家」和「明星」来同台竞技,那就别玩什么「田忌赛马」了 —— 娱乐圈浸淫多年的顶流,对应到科研圈怎么也得是院士、杰青这些「学术顶流」;而这两者的能量孰优孰劣,想必不用学霸君多说了吧。图片来源:知乎毕竟无论是哪个行业,能够被看见的人都终究是少之又少,分母永远都是那些「隐身的大多数」—— 刚迈出校园没两天的硕博生们,仿佛就在这瞬间与横店那些躺在「尸体堆」中间猛吃盒饭的群演大哥,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。图片来源:知乎也有网友尖锐地指出了提问者没在题干里写清楚的那点小心思: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觉得科研人要比明星演员之流更胜一筹啦 ……图片来源:知乎显然,当提问者把关注点聚焦在两种不同职业,以及其背后所暗藏着的价值判断之上时,这个问题便成了一种堪称「狡猾」的引导 ——把国家财政支撑为主的科研行业,与以市场经济主导的商品文化产业相提并论。图片来源:知乎可是说了这么多大道理,如果从朴素的认知视角出发,科研工作就是天生具备着更高的难度,往往也能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肉眼可见的价值,难道「更胜一筹」不是情有可原的吗?「身处丰饶之中,却逐渐饥饿至死」学霸君也没法回答这个问题,不过我们仍然能从中生发出一些思考。关于科研人待遇的探讨,学霸君已经做过很多期报道了。现状不言自明:我国科研人的收入待遇仍存在极大程度上的分配不均问题,许多以学术为业的年轻科研人并不能全无后顾之忧地从事科研工作;虽然也有许多「大佬」凭借横向课题、产学结合等渠道获得比较丰厚的收入,但「比不过同城白领」的薪资水平仍是大多数科研人的常态。图源:国家统计局官网但正如前文所谈,「科研」又何尝不过是一份工作呢,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对其抱有那么高的预期呢?学霸君曾对「名校博士当中学老师」「当城管」「入职街道办」等一系列新闻进行过多次报道,也在后台和评论区了解到了许多读者朋友们的想法。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在于:以培养「高学历人才」为对口输送的「科研行业」,这种「入职门槛」注定了其前期投入的成本要比其他任何职业都来得更大。因此有人认为,由这么多高学历人才来担任中学教师是一种对人才资源的浪费,导致「科研人无法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」。而这也恰恰证明了,在社会的固有印象中,「高学历人才」从事科研以外的其他职业本就是一种非正常的「错位」。图源:深圳中学官网|明确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换言之,我们其实能够从科研人这一群体背后挖掘出那些深深埋藏,却又早已大白于世的标签:科研人的「更胜一筹」并不来自身份地位的优越,而是他们在消耗更多培养成本、接受更多专业训练的过程中,所被动建立起的某种兼具「技术性」和「社会性」意义的「壁垒」——「不过是一群高级技工罢了」。每次谈到这个话题,学霸君还是会想起 2018 年那篇《一枚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的自白:我为什么选择离开》的文章。一名北大本硕博毕业的科研人拒绝掉来自企业开出的高薪,毅然选择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某所追逐学术梦想;可工作的三年间他意识到,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收入光是付房租上就要花掉大半,更别提养家糊口 ……最终,他因来自现实的压力而被迫放弃自己奋斗多年的理想,告别对他寄予厚望的导师,举家「逃离」北京。图片来源 :水木社区回头看看,作为科研人,我们在追逐、在坚持的究竟是什么?当社会舆论在推崇「安贫乐道」「坐冷板凳」之时,却又怎么能忽略培养一名博士所花费的时间、金钱、人力、社会资源成本,忽略科研工作对于人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,而去空谈工作性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?学霸君最近刷到一位名校在读工科博士生的迷茫叹息:「… 在所谓的科研工作中,到底做了多少有价值的事情?我不知道。反正我感觉我做出的社会价值远远不如一个酒吧驻唱,至少人家给成百上千人带来了快乐,我只给自己带来了苦恼」而评论区一位网友的回复让人豁然开朗:图片来源:小红书说到底,或许每个科研人都曾被迫面对过自己内心的拉扯:推动人类世界进步的崇高理想、难以满足生活需求的物质条件、大众舆论投射而来的过高预期。种种因素交缠在一起互相撕裂、极度拧巴,现实泼来的一盆盆冷水让人寒战不断,可心中的那点傲气却又支撑着自己不愿低头 ……学霸君只想说,纵使来自外面的声音依然嘈杂纷乱,但每个科研人都有权利坚定地踏在那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上。明星又怎样,谁还不是一颗永远属于自己的明星呢?题图来源:图虫创意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、实验方法、选品推荐等服务,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,覆盖PCR、细胞实验、蛋白研究、神经科学、肿瘤免疫、基因编辑、外泌体、类器官等领域,定期分享实验干货、文献解读等活动。添加实验菌企微,回复【】中的序号,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~【2401】论文写作干货资料(100 页)【2402】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(60 页)【2403】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(20000+ 期刊目录)【2404】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【2405】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【2406】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【2407】细胞培养手册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很赞哦!(64)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